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

理解自己是艱難而漫長的



「什麼是拉子?」
「這本書是在講什麼的?」 
「嗯,喔,現在社會是很開放啦。」 


兩個提問,一種結論,接著話題便被帶遠了,即使到了2017年,即使524日大法官釋憲認定「限制同婚違憲」,都以為同志的情感再自然不過了,隱而不言的禁忌還是存在。(前幾個月,為同婚立法正反兩方激烈論戰時刻,我的臉書堆滿彩虹,意外地未見任何反對或激進的言論,一時以為,來到了一個美麗多元的社會。)不過,編書的過程,卻因為「書名」,無意間開啟微妙的對話,譬如看印的時刻、寄書的時刻、端著書稿坐在客廳校對的時刻,因著好奇,總是有人不經意地問出口:「拉子是什麼?」當然就開始解釋啦,拉子是女同志之間的暱稱,這本書記錄了小說家陳雪漫長而刻骨銘心的情感波折…… 

剛開始,他們會願意聽,等到敘述逐漸抵觸根深蒂固的觀念時,談話就趨於靜默,雖然他們仍繼續聽著,但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,才能理解,或者,才能體悟,任何的情感都是自然的。

溝通,從來就不容易,是以明白何以陳雪必須不斷地寫,拚命地寫,從青春年少的日記一路寫到了現在,在情感與認同之間擺盪,經歷不可逆轉的顛覆,她說:「寫作,是我在二十歲的劇變之後,不自殺而存活下去的辦法。」《惡女書》、《蝴蝶》、《橋上的孩子》到《迷宮中的戀人》、《摩天大樓》,那是陳雪小說世界的迷亂與瘋狂,是情慾的碰撞、無可救藥的愛戀;《戀愛課》、《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》則是破碎之後的拼湊,試圖鎮靜與諒解的撫慰。

最新散文集《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》回歸寫作初心,從十六歲的暗戀日記開始,回溯情感記憶裡的每一刻悸動,以及隨之而來的迷惘、沉淪、瘋癲……。「妳怎麼都記得?」忍不住這麼問她,她不假思索地說,其實是忘不了。(愛情哪有那麼多長相廝守,最終只能盼回淡淡的一句「我都記得」。)當她決定回看人生,那些以為早已拋卻的往事,原來都還在心裡翻湧,與暗戀對象走過長長的街道,收下她遞上的粉色花朵,彷彿,你真能回到世界靜止的那一秒鐘——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會起初就是這麼無邪的呀,超越性別、身分、年齡等後天加諸的限制,自然地發生了,可是就連簡單的一句「我喜歡你」,要啟齒都是艱難的事(無論是誰,不是嗎?),那麼「拉子」或者同志的愛情,與所謂異性戀的愛情,又有什麼不同呢?女孩愛上女孩,「一點也沒感覺到什麼不對勁」,但卻是陳雪耗費半生的追尋和碰撞,才終於理解「我並不是不正常」。書名刻意取稱「拉子」——最早出現於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的詞,彰顯了她性別意識的轉變,與漫長自我覺醒的歷程,除了「愛情」,這本書最核心的命題是「認同」的梳理, 每一段愛,都是活過的證明,「我都記得」,是因為那些狂亂的傷害,是修整的開始。

◎ 帖千函/

《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》 陳雪〈看更多〉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